东篱竹客
|
本帖最后由 东篱竹客 于 2014-2-16 09:07 编辑
近体诗的格式,主要为五、七言绝句和五、七言律诗两种。古有“两句一联,四句一绝”之说。而这两句之中,起承转合,构成一个整体,和我国民间广泛*行的曲调是恰相符合的。律诗例为八句,首尾单行,中间两个对偶,也和另一种*行曲调同其结构。所以这近体诗的组织形式,虽然貌似简单,而在音韵上的*安排,是和音乐紧密结合,经过无数作者的苦心实践,才逐渐臻于完美,不是偶然的。 (一)五言绝句 (1)平起顺黏格: 平平仄仄平(韵),仄仄仄平平(韵)。 仄仄平平仄(句),平平仄仄平(韵)。 例如:皇甫冉《婕妤怨》: 花枝出建章,凤管发昭阳。 借问承恩者,双蛾几许*? (2)仄起顺黏格: 仄仄仄平平(韵),平平仄仄平(韵)。 平平平仄仄(句),仄仄仄平平(韵)。 例如:卢纶《塞下曲》: 月黑雁飞高,单于夜遁逃。 欲将轻骑逐,大雪满弓刀。 (3)平起偏格: 平平平仄仄(句),仄仄仄平平(韵)。 仄仄平平仄(句),平平仄仄平(韵)。 例如:李端《听筝》: 鸣筝金粟柱,素手*前。 欲得周郎顾,时时误拂弦。 (4)仄起偏格: 仄仄平平仄(句),平平仄仄平(韵)。 平平平仄仄(句),仄仄仄平平(韵)。 例如:李益《江南曲》: 嫁得瞿塘贾,朝朝误妾期。 早知潮有信,嫁与*潮儿。 (二)七言绝句 (1)平起顺黏格: 平平仄仄仄平平(韵),仄仄平平仄仄平(韵)。 仄仄平平平仄仄(句),平平仄仄仄平平(韵)。 例如:王翰《凉州词》: 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 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! (2)仄起顺黏格: 仄仄平平仄仄平(韵),平平仄仄仄平平(韵)。 平平仄仄平平仄(句),仄仄平平仄仄平(韵)。 例如:刘*卿《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》: 万里辞家事鼓鼙,金陵驿路楚云西。 江春不肯留行客,草色青青送马蹄。 (3)平起偏格: 平平仄仄平平仄(句),仄仄平平仄仄平(韵)。 仄仄平平平仄仄(句),平平仄仄仄平平(韵)。 例如:杜甫《江南逢李龟年》: 歧王宅里寻常见,崔九堂前几度闻。 正是江南好风景,落花时节又逢君! (4)仄起偏格: 仄仄平平平仄仄(句),平平仄仄仄平平(韵)。 平平仄仄平平仄(句),仄仄平平仄仄平(韵)。 例如:白居易《对酒》: 百岁无多时壮健,一春能几日晴明。 相逢切莫推辞醉,听唱阳关第四声。 在上述八个例子中,五言每句的第一字、七言每句的第一第三两字,一般是可以自由变化的。但变动过多就得上下相救,如上句既改为“平仄仄平”,下句最好得变成“仄平平仄”子类。五言句的第三第四两字、七言句的第五第六两字,也可以平仄互换,如原改用“平仄仄”,也可以改成“仄平仄”,这也是另一种救法。至于词的格式,随着各个曲调所*的感情起伏而相与起伏变化,就更错综复杂了。 一般所谓律诗,也只能把绝句的平仄安排重复一次。但中间四句必须运用对偶,使胸腹饱满,符合奇偶相生的法则。这对偶的构成,在词义上要虚实相当,铢两悉称,在字调上却要平仄相反,刚柔相济。兹更举例如下: (2)仄起偏格: 仄仄平平仄(句),平平仄仄平(韵)。 平平平仄仄(句),仄仄仄平平(韵)。 仄仄平平仄(句),平平仄仄平(韵)。 平平平仄仄(句),仄仄仄平平(韵)。 例如:骆宾王《在狱咏蝉》: 西陆蝉声唱,南冠客思深。 不堪玄鬓影,来对白头吟。 露重飞难进,风多响易沉。 无人信高洁,谁为表予心。 (3)平起正格: 平平仄仄平(韵),仄仄仄平平(韵)。 仄仄平平仄(句),平平仄仄平(韵)。 平平平仄仄(句),仄仄仄平平(韵)。 仄仄平平仄(句),平平仄仄平(韵)。 例如:杜甫《船下夔州郭,宿雨湿,不得上岸,别王十二判官》: 依沙宿舸船,石濑月娟娟。 (一)五言绝句 (1)平起顺黏格: 平平仄仄平(韵),仄仄仄平平(韵)。 仄仄平平仄(句),平平仄仄平(韵)。 例如:皇甫冉《婕妤怨》: 花枝出建章,凤管发昭阳。 借问承恩者,双蛾几许*? (2)仄起顺黏格: 仄仄仄平平(韵),平平仄仄平(韵)。 平平平仄仄(句),仄仄仄平平(韵)。 风起春灯乱,江鸣夜雨悬。 晨钟云岸湿,胜地石堂烟。 柔橹轻鸥外,*情觉汝贤。 (4)仄起正格: 仄仄仄平平(韵),平平仄仄平(韵)。 平平平仄仄(句),仄仄仄平平(韵)。 仄仄平平仄(句),平平仄仄平(韵)。 平平平仄仄(句),仄仄仄平平(韵)。 例如:王维《观猎》: 风劲角弓鸣,将军猎渭城。 草枯鹰眼疾,雪尽马蹄轻。 忽过新丰市,还归细柳营。 回看射雕处,千里暮云平。 (二)七言律诗 (1)平起偏格: 平平仄仄平平仄(句),仄仄平平仄仄平(韵)。 仄仄平平平仄仄(句),平平仄仄仄平平(韵)。 平平仄仄平平仄(句),仄仄平平仄仄平(韵)。 仄仄平平平仄仄(句),平平仄仄仄平平(韵)。 例如:杜甫《恨别》: 洛城一别四千里,胡骑*驱五六年。 草木变衰行剑外,兵戈阻绝*边。 思家步月清宵立,忆弟看云白日眠。 闻道河阳近乘胜,司徒急为破幽燕。 (2)仄起偏格: 仄仄平平平仄仄(句),平平仄仄仄平平(韵)。 平平仄仄平平仄(句),仄仄平平仄仄平(韵)。 仄仄平平平仄仄(句),平平仄仄仄平平(韵)。 平平仄仄平平仄(句),仄仄平平仄仄平(韵)。 例如: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: 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 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 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 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 (3)平起正格: 平平仄仄仄平平(韵),仄仄平平仄仄平(韵)。 仄仄平平平仄仄(句),平平仄仄仄平平(韵)。 平平仄仄平平仄(句),仄仄平平仄仄平(韵)。 仄仄平平平仄仄(句),平平仄仄仄平平(韵)。 例如:杜甫《江村》: 清江一曲抱村*,*夏江村事事幽。 自去自来梁上燕,相亲相近水中鸥。 老妻画纸为棋局,稚子敲针作钓钩。 多病所须唯药物,微躯此外更何求! (4)仄起正格: 仄仄平平仄仄平(韵),平平仄仄仄平平(韵)。 平平仄仄平平仄(句),仄仄平平仄仄平(韵)。 仄仄平平平仄仄(句),平平仄仄仄平平(韵)。 平平仄仄平平仄(句),仄仄平平仄仄平(韵)。 例如:李商隐《马嵬》: 海外徒闻更九州,他生未卜此生休。 空闻虎旅传宵柝,无复鸡人报晓筹。 此日六军同驻马,当时七夕笑牵牛。 如何四纪为天子,不及卢家有莫愁。 上面所列举的格式,都是遵循沈约“一简之内,音韵尽殊;两句之中,轻重悉异”的基本法则而*建立起来的。它的平仄安排,虽然有些可以自由出入,但得衡量整体的音节关系,务必使它既利于喉吻,又能与所表达的感情起伏恰相适应,才算合乎规矩,达到谐协美听的程度。 我们如能*近体诗关于声韵安排的基本法则,并且予以实际锻炼,就会明白怎样运用汉语的不同字调来填写各种不同曲调的歌词,使之*悦耳,适合配曲者和歌唱者的要求,进而达到“字正腔圆”的*。 |
|
|
安若素
|
辛苦
![]() ![]() |
我是十三
|
占位学习,东篱老师辛苦!
![]() |
我是十三
|
占位学习,东篱老师辛苦!
![]() |
雨西湖
|
收下了,*时间细细读,好好学。
|
风中飞絮
|
竹客辛苦了,顶帖,回家收了它~~~~
|
梦悠然
|
谢谢老师,我喜欢诗词这些资料我很喜欢。
|